6 月 9 日,中国篮协正式公布 2025 年男篮亚洲杯集训大名单,23 名球员将在 6 月 13 日至 7 月 23 日集结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,全力备战 8 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亚洲杯赛事。此次名单呈现两大焦点:北京首钢与广东宏远各有 3 人入选,合计占据 6 席;而 CBA 总冠军后卫孙铭徽连续两届大赛无缘国家队,引发广泛讨论。
一、京粤双核成中流砥柱,新老交替提速
北京首钢与广东宏远作为 CBA 传统强队,本次贡献了最多国手。北京队方面,周琦、曾凡博、雷蒙三人入选:周琦作为内线核心,将承担护框与策应重任;曾凡博凭借出色的锋线机动性和防守能力,成为教练组重点培养对象;雷蒙则以总决赛期间的强硬表现,巩固了防守尖兵地位。广东队派出胡明轩、徐杰、徐昕,其中胡明轩与徐杰的后场组合经验丰富,而 2 米 26 的新星徐昕虽本赛季数据平平(场均 4.7 分 2.8 篮板),但身高优势和潜力被教练组看重。
值得关注的是,名单中出现多位年轻面孔:旅外球员赵维伦(19 岁)、王俊杰(20 岁)首次入选,青岛内线杨瀚森(19 岁)虽在 NBA 试训,但已确定归队;刘金雨、王浩然等 00 后新星也获得机会。主教练郭士强表示,本次集训不仅着眼亚洲杯,更将为 2027 年世界杯和 2028 年奥运会储备人才,“年轻化、战术适配性” 成为选人核心标准。

二、孙铭徽落选背后:数据与战术的双重博弈
尽管孙铭徽刚刚率广厦队夺得队史首冠,并荣膺本赛季最佳防守球员,但连续两届大赛落选国家队的结果依然令人意外。从数据看,他本赛季常规赛投篮命中率降至生涯最低的 38.2%,三分命中率仅 29.2%,远低于入选后卫胡明轩(36.3%)、高诗岩(35.6%)。此外,29 岁的年龄在国家队年轻化浪潮中不占优势,而他需要大量球权的打法与郭士强强调的 “快速攻防转换” 战术存在冲突。
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防守端。孙铭徽虽获最佳防守球员称号,但进阶数据显示其防守效率排名联盟第 182 位,而入选的徐杰(第 69 位)、胡明轩(第 68 位)在防守覆盖和团队协作上更具优势。郭士强在采访中明确表示,选人需 “综合评估伤病、年龄结构和战术需求”,这或暗示孙铭徽的身体状态与战术定位已不符合现阶段国家队要求。
三、集训赛程密集,八场热身赛检验阵容
根据安排,除旅外球员外,其余人员将于 6 月 13 日报到。集训期间,球队将赴欧洲与突尼斯、荷兰国家队各进行两场热身赛,回国后还将在杭州、南京与委内瑞拉、波黑过招,总计八场实战检验阵容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男篮在亚洲杯被分入 C 组,同组对手包括东道主沙特、印度和约旦,小组第一可直接晋级八强,否则将面临淘汰赛提前遭遇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强队的风险。
郭士强强调,本次集训将重点打磨锋线厚度 —— 张镇麟、曾凡博、朱俊龙等 7 名锋线球员入选,堪称 CBA 最强配置。同时,内线 “老带新” 格局清晰:周琦、胡金秋担纲主力,杨瀚森、余嘉豪等新生代中锋将在实战中积累经验。对于年轻球员,教练组给予厚望:“他们的成长将决定中国男篮在奥运周期的上限。”
四、争议与期待并存:新阵容能否突围?
名单公布后,徐昕的入选引发争议。尽管身高突出,但他在 CBA 的表现尚未达到国家队级别,部分球迷认为这是 “为未来投资” 的冒险之举。而赵继伟、林葳等名将落选,也折射出郭士强 “重防守、轻个人单打” 的执教理念。
对于孙铭徽,业内人士建议其调整打法以适应国际比赛需求。有评论指出,他若能提升外线稳定性、减少持球依赖,仍有机会重返国家队。而年轻球员如赵维伦、王俊杰,需在集训中证明自己的即战力,避免成为 “陪练”。
亚洲杯在即,这支新老结合的中国男篮能否在沙特突破重围?8 月 5 日对阵东道主沙特的首战,或将成为检验郭士强执教理念的试金石。